徐凤娟的两次“进京赶考”
2017-02-17 10:31:00
本报记者 程瑞云 通讯员 陈世宇 丁家峰
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,首钢集团通钢机电修造公司女工徐凤娟说得最多的就是“幸运”两个字。
“在技校学习时,我很幸运,碰到了一个好老师,他教会了我许多理论知识。”
“刚分配到岗位,我很幸运,碰到了我的师傅于凯。现场维修技术,他倾囊相授,让我在处理故障时游刃有余。”
“还有韩师傅、董师傅、刘师傅,遇到他们我真的很幸运。”
……
在车间主任李晓明的口中,徐凤娟是一名认真负责的职工:“小徐好学在车间里是出了名的。从参加工作那天起,她的工装口袋里就有一个小本,上面记满了不同型号的设备、电气配制方法等内容。”车间技术员王国良也说:“你没法不教她,有弄不懂的问题时,她就跟着你,问东问西,给你打下手,设备电缆、备件她都背着,不停地提着问题。”
领导、同事对她的褒奖,让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对这个质朴的东北姑娘刮目相看,也从旁人的口中,听闻了她两次“进京赶考”的故事。
长江后浪推前浪
2015年9月份,徐凤娟曾经参加过首钢总公司组织的技能竞赛。起初,通钢公司只是安排徐凤娟作为电工工种的替补队员参赛,没想到她竟获得了“榜眼”的好成绩。提起她的工作历程,李晓明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2010年的一个夏天,康斯迪电炉配电柜出现故障,作为临时增援的骨干人员———徐凤娟临危受命,被派去处理故障。当时该配电柜已经抢修了近4个小时,仍没有找到症结。徐凤娟到达现场后,对配电柜认真开展了排查。她果断判断,电气方面没有问题,需要机械方面的人员配合检修。
当时,徐凤娟还不满30岁,现场老师傅望着这个年轻的女孩,心里有些怀疑她的能力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,炉外待炼的钢水在包中已经凝结结痂,故障再不解决,势必会给生产带来损失。徐凤娟急得团团转:“怎么办?自己的判断有没有错误?”徐凤娟一边思考着如何说服老师傅,一边又从头至尾地排查了一遍。她确认就是机械的问题:“请相信我,一定是机械的问题。”徐凤娟又一次对现场的老师傅提出了请求。
随后,机械人员赶到了现场,通过机械人员拆卸后,发现确实是机构咬合处螺丝脱落导致的问题,故障迎刃而解。老师傅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十分佩服。二人也因此结成了忘年之交。事后徐凤娟虚心向他请教问题,学习经验,而老师傅也充分尊重徐凤娟提出的意见和想法,二人联手顺畅地解决了许多故障问题。
正是徐凤娟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钻劲,助力她再次踏上“进京赶考”的路。
只许成功 不许失败
说起第二次“进京”,我们要将时钟拨回到2016年10月份。当时,公司要派徐凤娟再次参加技能竞赛。
徐凤娟将这一次的“赴京赶考”当成了工作任务。她只允许自己成功,不允许自己失败。在勤学苦练下,焊接一块电路板的时间由4个小时降到3个小时,又从3个小时降到两个半小时。她的右手食指因为反复地练习焊接被烫出了无数个小疤,手指盖的半面已经脱落。
“北京的老教授给我的帮助太多了,看图纸、编程序、布线、完成焊接……有些考题在工作中根本没有接触过,老教授手把手地教,不厌其烦地讲。”比赛前3天的培训,让徐凤娟的技能水平再上一个台阶。日常的积累加上考前充分的准备,徐凤娟不负众望地拿到了理论第一的好成绩。
理论的好成绩并没让徐凤娟有丝毫的懈怠。实际操作考试的前一晚,她把老师讲的内容又细致地梳理了一遍。次日8时,决赛开始。比赛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,分别有两道不同的实践操作题型。上午的题型是要设计一台工业洗衣机。这道题徐凤娟曾多次练习过,她镇定自若,设计、编程、配盘,实现加减转,3个小时的任务,徐凤娟第一个完成,用时两个半小时。经测试,洗衣机成功运转,各项功能全部符合标准。
下午,比赛的试题是需要焊接抢答器电路板。布线、焊接,已经结痂的手指再一次被走线刮开,徐凤娟眉头微皱,她稍微停顿了一下,怕有一丝的颤动让焊接前功尽弃,她在心里反复重复着一句话:“稳住、稳住!”简短的调整,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。她的手指再次灵活地摆动着,稳稳地焊接。
一个半小时后,徐凤娟交卷了。电气功能符合,布线美观大方。3个小时的任务,徐凤娟只用了一半的时间,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突破,而且在此类型比赛中创造出了非凡的用时佳绩。理论、实践、答辩,徐凤娟以总成绩遥遥领先其他选手的傲人战绩,获得了此项比赛的冠军,为通钢摘下了这个工种的“桂冠”。
在交谈中,我们得知,徐凤娟并没有什么高学历。2001年,她从通钢技校毕业分配到机电修造公司,成为一名安装电工,后来又调整到维护电工岗位。进厂15年来,她一直和电打着交道,一刻都不曾离开过。
(此文刊登于《中国冶金报》2017年2月17日3版)